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03
XP:请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11 和 完美解码器
WIN7:请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12
 

0.0
 
0
0
3968
 
内容简介:

课程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授课人

黄天庆

授课目的

常州市高中历史学科思辨性话题教学研究

教学对象

高一(2 

学校名称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经典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素,准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历史概念。

2、通过思辨体验式的话题思考,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对“战时共产主义”及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

3、通过对不同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是针对高一学生的一堂新授课。作为经济史的新授课,主要通过体验性的思考并基于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来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结构和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来说选择以下策略:第一提供材料、第二创设情境、第三教师启发、第四体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利用

导入新课

通过PPT出示两组图片及文献:

1、瞿秋白与列宁在一起的图片及《饿乡纪程》

中的一段文字。

2、马克思对社会主义设想的文献资料。

3、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先烈对俄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初步观察与思考。

 

 

学生观看照片及文献资料,感悟经典社会主义的要素,并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展示照片和文献资料。

内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讲授背景:191711月,以列宁为首的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新生的政权,遭受到巨大的压力。从1918年春天开始,英、美、法、日等国不仅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一面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一面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战胜敌人,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补充解释部分内容: 余粮征集制、

制劳动(由于当时劳动力缺乏,19181211公布的劳动义务实施的办法规定,只有完成了一定的义务劳动才取得相应的口粮。同年12月又规定凡年满16岁至50周岁的公民都应该完成义务劳动。不从事劳动者,地方政府有权进行强制)。

3、评价: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中举例说明。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消极方面: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知识过渡: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应该确立一个怎样的新政策呢?路在何方?

1、学生根据PPT创设的情境,展开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归纳出政策的特点:战时与共产主义。

 

 

2、探究: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暴露出弊端,为什么还能够得以继续实行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谈论,发表见解,教师参考:由于布尔什维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浮于表面的理解;这一政策在战争的过程中非常有效。

现场录入各小组的讨论意见

内容2:新经济政策

 

 

 

 

 

 

 

 

 

 

 

 

 

 

 

 

1、原因分析: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 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深层原因) 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根本原因)

2、内容:投影显示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

较)引导学生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

地方?

3、评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

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

成分存在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实施,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

稳定政治形势的重要作用。

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的经济

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应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以致后来过早地被终止实行。

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重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之处。(学生思考后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回答。)

投影展示教师的设问,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追问

内容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教师讲析 外: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主要表现: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讲析实现单一的公有制;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现,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不利的。具体来讲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学生通过材料体会“斯大林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不利的。那具体的弊端在哪里呢?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较为突出的小组总结回答。

借助投影展示材料

课堂小结

 

 

 

 

 

 

 

 

 

 

 

1、回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2、启示:我们在制定政策是必须要符合国情,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政策是否符合生

产力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

时还要注重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

利益。

3、经验教训: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

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学生感悟历史的同时探究:从苏联的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借助投影展示小结要点

五、板书设计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 内忧——国内战争爆发

              外患——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

2、 内容: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强制劳动

3、评价:            

二、     新经济政策

1、原因: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

          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深层原因)

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根本原因)

2、内容:

3、评价:(认识及作用)

三、     斯大林模式

1、背景:外: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主要表现          

3、评价:

七、课后作业

完成历史必修二学习手册上第20课的两道材料解释题。

 
剧集列表:
课件教案:
主讲人:黄天庆
上传者:程亮 订阅
上传于:2016/12/30 10:53:35
 
  评论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热门跟帖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苏ICP备:05086717号
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01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