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钱学森》 - 《钱学森》
XP:请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11 和 完美解码器
WIN7:请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12
 

0.0
 
0
0
3542
 
内容简介: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本文语言简洁、朴素,结构鲜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将钱学森放在广袤无垠的大海这一背景出场,更是突出了其如大海般广阔的胸襟。这一写法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由于本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小学生受特定的年龄、知识经验等局限,对文章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位为:

  1.交流预学,掌握生字词,学会辨析“优厚”与“优越”的用法。

  2.在分享预学单中了解钱学森,学会用一句话从不同方面介绍人物。

  3.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概括小标题。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情境朗读及拓展资料初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心,了解“倒叙”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四个目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教学分三部分进行:交流预学、理清文脉和理解倒叙。

  第一个板块:交流预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布置学生开展自主性预学,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就去探究什么问题,可以是字词理解,可以是人物介绍,也可以是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在预学的过程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提出质疑。这样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通过网络、工具书等途径去获取相关信息,并形成个性化的预学单。

  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学习平台中的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读音、意思、用法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交流,其中重点辨析“优厚”与“优越”的用法。然后交流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预学单,在分享学习中进一步促使学生内化、拓展知识,并学会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钱学森,在深入了解钱学森生平、成就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总结提炼信息的能力。最后分享学生上传的学习资源——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钱学森的认识。并由“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句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下一环节。

  第二个板块:理清文脉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1)    自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归纳段意(字数不限)。

  (2)    小组交流,将讨论成果拍照上传到班级群。

  学生先自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并将小组商讨形成的成果拍照上传到qq群与大家共享。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抓住时间顺序理清文脉,并锻炼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有了网络技术的参与,可以让反馈交流变得更加及时便捷。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小标题和相应的时间段,让学生学会发现,提出质疑“第一节为什么放在文章开头?”,激起他们的探究之心。

  第三个板块:理解倒叙

  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单二进行学习探究。我设置了两个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些词句给你感触最深,写下你的感悟,并在组内交流。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一节放在开头。

  学生同样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在大组交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劈波斩浪”、“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体悟钱学森的归心似箭,并由此产生疑问“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优厚的待遇急着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呢?”带着问题,学生阅读平台中的拓展资料,从中找出答案——这一切都源于钱学森的满腔的爱国之情。随后在情境朗读中升华情感,并最终解答前面的疑问,理解倒叙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用感情朗读、拓展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从而突破重难点。

 
剧集列表:
课件教案:
主讲人:顾燕茹
上传者:天宁教研 订阅
上传于:2016/1/8 12:18:11
 
  评论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热门跟帖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苏ICP备:05086717号
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01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